宜昌将打造航运总部基地
12月5日,“强服务优环境 助推宜昌水运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在城区召开,介绍了宜昌水运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宜昌
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是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所在地
是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和港口型物流枢纽
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市水路交通综合执法支队以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为目标精准执法、高效履职、担当作为强服务优环境助推宜昌水运高质量发展
和小布来看具体情况
👇数读宜昌水运,为经济发展添信心
水运企业情况
港口吞吐量
客货运输量
今年1-10月累计完成水路客运量305.85万人,比2022年同期增长221.1 %,累计完成水路旅客周转量1.5亿人公里,比2022年同期增长285.5%。
水路货物运输量累计完成7717万吨,比2022年同期增长16.9%,比2019年同期增长98.8%。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累计完成548.7亿吨公里,比2022年同期增长16.9%,比2019年同期增长98.7%。
细看交通服务,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优化政务服务,增强水运市场活力
今年1-10月,水路执法支队共计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1522件,其中水路运输类295件;港口经营类21件;海事类1206件。免费邮寄1200余件,预约服务150余次,群众满意度100%。
电子证照再升级。2021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港口经营许可电子证照,2022年,推出水路运输许可电子证照,今年,将水运其他22项水路运输许可全部实行电子证照,并建立港航企业电子资料库。
流程优化再提速。2023年,将水路交通行政审批60件事项中的54项调整为即办件,申请即办理;6项实行承诺件,限时办理,时间压缩90%,政务服务全面提速。
专项服务再提质。今年是水运企业和营运船舶五年一次的大换证年,全市近一半水运企业和营运船舶需在4月30日前集中一个月完成换证,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水路执法支队实现网上申报,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延时服务,在一个月内完成40家企业水路运输许可证,168艘船舶营运证核发工作,电子证照直接推送,纸质证书自助打印或免费邮寄到家。
强化监管服务,增强企业防风险能力
强素质防风险。今年组织召开港口安全管理培训,水路“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培训,内河C级船舶安全检查员培训考核,累计培训10余场次,培训人数近500人,实现了水运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各类别全覆盖。
查隐患防风险。水路执法支队至成立以来,对港口岸线实行“日巡查,周覆盖”,对航运企业实行“月抽查,年度资质核查”,对涉客涉危港口经营及水路运输企业实行“季度专家会诊,年度全覆盖”,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近千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渡口渡船安全,港口生产安全、水运企业及船舶安全、港内服务船舶安全隐患排查“四大领域风险排查行动”,实现了水上安全监管全覆盖。开展了水路客运船舶靠泊问题、港口装卸内贸集装箱超重治理、港口危险货物安全专项整治、国内航行船舶船员实操能力专项检查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有力保障了全市水上交通良好的安全态势。
展望水运未来,为经济发展再提速
新能源应用开启绿色水运新模式
宜昌新能源船舶正在多场景应用。自全球最大容量的纯电动旅游船投入运行以来,氢能源公务船,电动公务船,电动渡船,LNG+柴油双燃料混合货船,新能源滚装船、短途货船、港内服务船都在加快设计建造,正在为绿色水运开启全新篇章,水路执法支队将加强引导,做好新型船舶的安全监管服务,进一步促进水运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宜昌交通正在开展新一代航运系统研发,通过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实现船舶营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开启船舶“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全新驾控模式,改善船员工作环境,降低船员劳动强度,提高船舶智能化水平。水路执法支队将做好新一代航运系统研发的服务工作,全力配合研发团队,争取早日研发成功,推动水运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
新通道建设带来水运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将加强水运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引导港口企业加大作业能力提升和智慧化改造,引导航运企业优化运力结构和绿色智能化船舶投入,实现传统行业科技化。抢抓基础设施强链补链机遇,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实现水公水铁无缝对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打造宜昌航运总部基地,丰富长江航运文化,促进航运上下游产业汇集宜昌,相关从业人员定居宜昌,为宜昌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水路行政许可全部实现电子证照,建立电子资料库,请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共享法律顾问比较有新意,请将法律顾问共享服务详细介绍一下。
当前大家都很关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宜昌水上待闸船舶比较多,船舶污染防治的任务比较重,请将相关情况详细介绍一下。
答:船舶污染防治涉及两大最直接的内容,一是做好船舶污染物的规范处置,严防对江水的污染;二是减少船舶废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船舶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部门多,监管环节多,监管难度大。
多年来,水路执法支队联合相关管理部门,一是加大船舶污染物处置的监管,充分利用“船E行”“净小宜”双系统对比跟踪,按“月结季清”的工作目标,通过部门联合执法检查、集中调度转处等工作方式确保了市内港口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及时转处,闭环管理。2023年前三季度,市内共接转处船舶生活垃圾2615吨,生活污水19.8万方,含油污水5946方,同比分别增长94.13%、74.48%、13.26%,转处率分别为 99.67%、99.75%、98.78%。分别占长江流域接转处总量的18.6%、19.79%、10.89%,船舶污染物接转处量及处置率均居长江沿线各城市首位,确保了一江清水东流。
二是加大岸电的使用监督。与国网电力部门合作,对全市所有港口码头配套多功能接口,满足各种船舶受电设施接用岸电,加强执法宣传,强力推进岸电设施维护及运用。2023年1-10月,累计接电14111艘次,全市港口岸电船舶用电量1042万度,同比增长218 %,占全省岸电使用量的80%以上。通过督促船舶多使用岸电,少使用燃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根据电化长江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区间旅游客船、渡船、短途货船、港内服务船舶进行新能源船舶建设,打造各类清洁能源船舶应用场景,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丨宜昌发布
记者丨周杨 通讯员丨杜森
摄影丨黄翔
编辑丨好儿 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